科技平台

农业部动物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平台» 农业部动物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自然环境复杂,动物种类繁多,动物疫病病原分布广泛。在农业部的领导下,根据学科群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汇集优秀人才,形成上下贯通的科技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11年11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为依托,建设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并建设6个专业性实验室, 4个实验站,同时,同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共建华南(广州、广西)和西北(陕西、新疆)科学观测实验站。

学科群组成信息表

 类别

  名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专业性

/区域性

  农业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农业部动物细菌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动物流行病学与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农业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实验站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华东科学观测实验站

  山东农业大学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

  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西南科学观测实验站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华北区观测实验站

  河北农业大学

  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新疆科学观测实验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

 

研究方向

  以动物重大疫病为对象,针对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衣原体病、蠕虫病、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等疫病防治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关键,重点开展病原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感染致病机理与免疫机理、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诊断与检测技术、新型疫苗与生物兽药的研究,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资源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

  1 病原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 构建病原基因或蛋白文库,分离鉴定发育调控、入侵致病和免疫相关功能分子,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病原分子结构与功能。

  2 感染(入侵)致病与免疫机理  研究病原感染(入侵)、寄生、致病和宿主(组织)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阐明感染、寄生和跨种间感染(寄生)的机制。

  3 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  明确病原、生物媒介和宿主(包括人类)种群的环境生态学分布,研究病原在动物群体、个体、组织、细胞中的生活特性,阐明病原与宿主互作机理及其遗传衍化关系,揭示疫病发生和传播规律。

  4 诊断与检测技术  重点研究用于确诊、病原分类、疾病监测、免疫水平检测、口岸检疫等诊断和检测技术。

  5 新型疫苗与生物兽药

  (1)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嵌合病毒疫苗、口服疫苗和DNA疫苗等。

  (2)开发用于控制寄生虫病的高效、低毒、环保的杀虫剂和生物防控制剂。

  (3)研制抗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生物兽药,如干扰素、白介素、抗菌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