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殷宏研究员参加OIE第三届全球合作中心大会

发布时间:2014-10-20

    殷宏研究员参加OIE第三届全球合作中心大会

  

  2014年10月13-17日,OIE第三届全球参考中心(参考实验室,合作中心)大会在韩国仁川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主办,韩国农业、食品和乡村部,韩国动植物检疫局和韩国兽医协会共同协办。来自OIE总部、亚太区代表处的官员、全球247个参考实验室、49个合作中心的主任共三百多人参加会议。我所殷宏研究员作为OIE羊泰勒虫参考实验室主任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代表受邀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 2006年和2010年,OIE分别在巴西和法国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全球合作中心大会, 为参考实验室、合作中心在全球发挥OIE技术支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全球兽医服务机构职能的发挥和动物疫病控制做出积极贡献。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参考实验室和合作中心职能和作用,向与会专家介绍OIE与合作中心相关的相关概念、标准、指南等,通报合作中心在诊断方法、技术平台和数据共享等反面应尽的职责,说明合作中心在“兽医服务能力”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介绍OIE姊妹实验室计划,探讨OIE合作中心年度报告的撰写方式,推动各合作中心的之间的相互合作,商讨合作中心如何建立合作网等。

  韩国农业、食品和乡村部IN-HONG YUE副部长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高度评价了OIE合作中心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并希望与OIE、各成员国和合作中心密切合作,为控制动物疫病做出新贡献。来自欧盟委员会的KLEMM博士,OIE总干事VALLAT博士、OIE国际委员会主席Schwabenbauerbo博士分别致欢迎辞。

  会议的第一主题为“合作中心的权利和义务”。OIE总干事VALLAT博士亲自向与会代表介绍OIE合作中心、参考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在OIE完成其使命中发挥的作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他详细解读了合作中心和实验室的享有的各项权利,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新申请OIE合作中心和参考实验室的程序,OIE对已有的参考中心的评价和审核计划,重点强调质量控制和在地区疫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的评价。意大利兽医研究所OIE兽医生物制品库合作中心的FERRARI 博士介绍该研究所建立的生物制品库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建设计划。通报了他们在全球开展的对生物制品库的需求和各实验室、企业,政府的关注和投入的调查问卷的结果。OIE生物标准委员会TOWNSEND博士报告了国际标准物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目前在OIE已批准的标准物质中,针对111种疾病,只有区区22种标准物质,数量远远不够;面临的问题是许多参考实验室虽然已生产多种标准物质,但不知如何申报,因此没有录入名单中;他建议每个实验室充分认识到标准物质的主要性,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标准物质;OIE生物标准委员会也将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来自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东南禽病研究所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SWANNE博士以流感为例,介绍了OIE各参考实验室在禽流感研究和诊断方面的全球合作;参加该项目的科学家有60多人,来自26个国家的OIE的参考实验室、合作中心,FAO的合作中心参加本项目,在流感的诊断、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疫苗、病原学、分子生物学等反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来自美国的联合国地理调查局野生动物中心的SLEEMAN博士,以联合国地理调查局野生动物中心与加拿大野生动物合作机构的合作为例,介绍了在同一区域,两个不同国家的从事工作性质接近的组织机构的合作模式。双方的沟通目标、资源共享、共同管理、责任明确、轮流领导、取长补短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来自OIE科技部的M PARK博士介绍了OIE合作中心和参考实验室年度报告的在线申报系统,及其网上申报系统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优势,该系统使得不同实验室报告在形式上能保持一致。

  会议的第二主题为实验室安全、效率和管理。OIE生物安全委员会的GALLARDO博士指出,在目前知识积累迅速增长、技术不断进步、疫病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形势下,合作中心和参考实验室应更多地为OIE和各成员国提供更多的服务,但前提是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生物安全和生物保障,建立由第三方认可的质量管理系统,保证检测报告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来自OIE生物安全委员会的Daniels博士就兽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了主题报告,要求OIED的参考实验室等都要按照相关的标准,根据工作范围和所开展咨询的疫病,完成由第三方的ISO170265或类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积极参加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的能力测定和评估工作。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HLETALA博士报告了实验室生物风险及其管理,重点介绍了管理控制、操作控制、工程技术控制和人员防护控制等方面的生物风险控制措施。

  会议的第三主题为OIE陆生和水生动物疫病手册的更新。来自OIE生物标准委员会的HJELTNES 博士、新西兰初级工业部MACDIARMID博士和韩国动植物检疫局的SHIN博士分别就水生动物疫病诊断手册、陆生动物疫病法典、陆生动物疫病诊断和疫苗手册等的最新更新做了说明。

  会议的第四主题为疫苗与诊断技术。美国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局Cyril Gay博士报告了疫苗研发的最新技术。在对传统疫苗技术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D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活载体疫苗、合成疫苗;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研发标记疫苗的进展,同时报告了非洲猪瘟、口蹄疫(FMD3D3B)的最新进展,并就如何设计和研发不同用途的疫苗展开了讨论。来自比利时农业科学和兽医研究所的De Clercq博士介绍了OIE有关疫苗质量评价的有关要求,以OIE“陆生动物拥诊断和疫苗手册”为蓝本,介绍了该手册制定的基本原则、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参考实验室在疫苗研发、评价、注册中应发挥的作用,尤其是疫苗种毒、与流行毒的匹配、使用风险和生物风险应注意的事项。来自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大学的GARDERNER博士报告OIE诊断技术验证和评价的方法,说明了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的研发和优化的基本原则,如何控制和减少不确定性,验证和评价过程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讨论了验证过程的成本问题、一些新技术如PCR的验证,野生动物诊断技术验证和评价中存在的样品数量等难以逾越的问题,实验感染样品与田间样品的差异等。OIE科学和技术部的DIAZ博士介绍了OIE诊断制剂的注册程序。 OIE诊断制剂注册的目的是对各类诊断制剂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以便在OIE成员国得到普遍认可并为诊断过程标准化提供帮助。由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报告经三位专家的审核后,提出审核意见,最后由生物标准委员会决定是否可纳入OIE推荐的诊断制剂。目前该项工作主要有OIE指定的专家执行,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诊断制剂注册的申请越来越多,这项工作将主要由参考实验室和合作中心完成。德国联邦动物卫生研究所的METTENLEITER博士介绍了德国动物体外用诊断制剂的注册程序。德联邦动物卫生研究所是所有动物疫病的参考实验室,全面负责动物体外用诊断制剂的注册。 注册费为2500-3750欧元。由生产企业提出申请,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研究所专家进行试验验证,保证试剂能达到其申请的目的,合格则给予五年的生产许可。同时对国外使用的一些试剂也给予注册,如对爱尔兰的检测BVDV的PCR方法给予注册,与比利时农业和兽医科学院签署还想注册认可的协议。韩国动物和植物检疫局Y J  LEE博士介绍了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技术在韩国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中的作用。该局主要采用RT-PCR技术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HE H9)进行检测,当检测到H5阳性时,还进行病原分离和序列分析予以确认。同时积极开展在鸡、鸭、猪和狗体内HIN1抗体的血清学主动检测等工作,为减少禽流感的爆发和流行发挥了主要作用。

  会议的第五主题为“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平台”。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OIE病毒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合作中心的PALMARINI教授,介绍了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和自动化基因组技术(HTS-BCG,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genomics)最新进展和全球合作中心对此技术的需求,他认为新一代测序技术为动物病原的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并将在动物疫病诊断、检测、报告和控制等反面全面应用。瑞典国家兽医研究所病毒、寄生虫和免疫生物学研究室M LEIJON教授汇报了HTS-BCG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指出了该方法在发现和检测病原、不同毒株的差异分析、未知病原的发现、多种病原的同时感染等方面的优势;并介绍了该技术基本原理, 在水貂震颤综合征、牛阴户阴道炎、蝙蝠冠状病毒、鼠胸腺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OIE生物标准委员会的CAPOPALE博士报告了OIE对HTS-BCG在病原申报系统中的意义,未来的战略布局。OIE全面支持具有能力的实验室和中心逐渐使用该技术,并将在相关的手册中纳入该技术的使用、存贮、管理、解读等方面的标准。

  会议的最后一个主题为能力建设、强化合作。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Dauphin博士通报了FAO、 OIE和 WHO 三方组织在动物疫病命名、感染性样品的运送,以及FAO在区域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推动合作、为OIE 提出的兽医能力建设所做的工作。在疫病命名方面,三方一致认为应可能避免疫病名称可能在贸易、旅游、观光、动物福利的负面影响,同时不应引起相关的文化、社会、国家、地区、行业、一些团体伦理的反感。三方正在与国际海关联合会相互合作,使得不同地区、国家间的感染性样品的运送更加便捷。FAO进一步推动了非洲和亚洲地区内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如东南亚经济合作体已批准了该区域的实验室能力建设项目。已建立的区域合作网,如中国、韩国、朝鲜和蒙古四国参加禽流感合作网,也在该地区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来自OIE科技部的ERLACHER-VINDEL博士汇报了OIE在地区关键实验室的培训与能力建设情况。 关键实验室是OIE能力建设的一部分,将进一步提升OIE与成员国及其实验室的交流和沟通。关键实验室由所在国OIE代表提名,主要研究领域应是疫情申报、野生动物、兽医制品、动物产品安全、动物福利、水生动物疫病等。关键实验室将配合OIE区域代表建立区域实验室合作网络,通报各国在立法方面的活动、督促各国和实验室按OIE相关指南和准则开展工作。OIE生物标准委员会副主席H CHEN博士介绍了OIE姊妹实验室计划。为解决OIE参考实验室在地区和国家发布的不平衡,OIE启动姊妹实验室计划,旨在帮助一些没有参考实验室和合作中心的国家提高实验室能力,最终成为OIE的参考实验室。此项工作由候选实验室和合作实验室共同推出申请,经生物标准委员会评估、总干事批准后执行,在实际执行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OIE已启动66个姊妹实验室项目,19个已完成,30个正在执行,17个马上启动。按疾病来分,开展姊妹实验室最多的分别是禽流感10个、布病8个、狂犬病6个。来自阿根廷的OIE布病参考实验室的AM NICOLA博士介绍了OIE参考实验室和合作中心的兽医能力评估中的作用。在国家兽医能力评估工作中,国家实验室、兽医防疫结构的实验室能力是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国家的实验室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情况。评估时主要分析目前和未来对实验室从事的工作需求,实验室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实验室在全国实验室网络方面在可持续管理、组织、经费投入及解决方案可行性等。评估重点是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国家实验室网络中的作用,国家兽医防疫多实验室的需求程度等。来自OIE科技部的CHAISEMARTIN博士报告了OIE参考中心合作网络建设,各实验室之间科技信息和研究项目的沟通和交流。他充分肯定了OIE的参考实验室和合作中心的作用,介绍了OIE的出版物、如何浏览OIE的官方信息,生物技术进展通报。同时还介绍了如何使用OIE徽标。OIE的参考实验室和合作中心已及提供相关疫病的防控知识,希望各实验室每半年能提供一个科技报告,实验室相互之间坚强信息交流,上报的疫情和取得的成果及时相互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