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第二十一届中国东南亚口蹄疫防控会议”在马尼拉召开

发布时间:2015-03-15

  2015年3月10-14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亚太区“第二十一届中国东南亚口蹄疫防控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 本次会议由菲律宾农业部畜牧业局、OIE远东和大洋洲地区委员会和“OIE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办公室共同主办,来自OIE、FAO和东盟等国际组织,法国(国际农业合作中心)、新西兰、日本(农林水产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和家畜卫生研究所)、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等赞助国的机构或组织,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OIE兰州参考实验室、OIE PACHONG(泰国)参考实验室,“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参加国缅甸、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共140名代表参加会议。我国农业部兽医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宋俊霞处长、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吴威副处长、云南畜牧兽医科学院李华春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殷宏所长一行4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台湾省也派一名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在OIE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框架下,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根据参加国及周边国家口蹄疫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议,并审议“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规划”。

  在会议开幕式上,菲律宾的OIE代表Rubina Cresenso博士提到,目前菲律宾面临的问题时如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无口蹄疫状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亚太区主席Murry博士提出口蹄疫在亚洲仍然很严重,目前的主要防控措施还是使用疫苗,消灭口蹄疫疫源在整个口蹄疫的控制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会者应当充分利用这次会议讨论国家间的合作。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副总干事Eliot博士对会议的召开博士祝贺,她希望各国代表在一周的时间充分交流,对进一步开展区域内口蹄疫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免疫和防控方面全面合作,能在2020年控制口蹄疫;在疫病控制中,兽医防疫部门的作用十分关键,没有国家兽医防疫部门的工作,控制疾病知识纸上谈兵,OIE将为各国口蹄疫防控提供相关培训。菲律宾农业部秘书长Alcala博士介绍了口蹄疫防控的经验,目前已成为非免疫无疫情国家。菲律宾一直以来大力支持OIE的工作,与中国东南亚口蹄疫防控项目的成员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应开展对跨境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控制研究。希望与会代表充分讨论,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做好各自国家的防疫工作的同时,加强国际间合作。

  在为期4天的会议期间,无疫情国家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报去年的防范措施,之后2014年有疫情发生国家柬埔寨、中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合越南的代表汇报了各自的疫情发生情况、防控进展、技术进步、信息通报与宣传、成员国之间协调和项目管理等工作。2014年柬埔寨12省50起疫情,越南有63起口蹄疫疫情,泰国有149起疫情,主要为O型和A型。

  来自Pirbright研究所的King博士介绍了目前全球口蹄疫的形式,最近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送来大量样品,并与中国、俄罗斯、巴西的实验室交换了序列。在700份样品中,O型第一,A型次之,之后为Asia 1, 最后为南非1,2型。 在南美,几乎没有暴发,在中非,主要为南非1,2型。O型India2001 在印度次大陆广泛流行应特别关注。在全球,O型的主要的毒株主要有缅甸98、泛亚型和CATHY型, A型为Sea 97谱系。

  来自OIE亚太地区办公室的Phil Widders博士报告了最近的东南亚地区的动物流动形势,数据令人震惊。2008年以前,东南亚地区动物流动时目的国是马来西亚。自2008年末开始,动物(主要是牛)逐渐向中国流动,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活牛和牛肉价格大幅上涨。来自东南亚国家,甚至是印度、孟加拉国的动物先在越南、老挝、泰国集中,然后进入中国。保守估计,每年通过这三个国家进入中国的活牛大约在100万头左右。不仅冲击我国养牛业,更为严重的是带进大量外来的疫病。

  来自OIE的官员还通报了东南亚地区狂犬病的防控进展。 殷宏研究员报告了依托我所的OIE参考实验室在口蹄疫分子流行病学、主动监测、诊断试剂供应、新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