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潘光武同志生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退休职工、研究员潘光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6年1月23日13时40分在兰州逝世,享年75岁。
潘光武同志1941年8月出生于甘肃省武山县。1960年9月至1965年8月在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本科学习。1965年9月至1974年12月在甘肃省阿克塞自治县畜牧兽医站任兽医、分站站长。1974年12月至1978年8月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畜牧兽医站任兽医。1978年9月至1981年8月在甘肃农业大学兽医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8月至1982年12月在西北民族学院牧医系任教。1982年12月调至我所工作,期间于1986年1月至1987年10月赴美国堪萨斯大学进修生物技术,2001年8月光荣退休。2002年1月被评聘为研究员。
潘光武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兽医外科、产科等兽医临床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熟悉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尤其在双峰驼繁殖生理学的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峰驼诱导排卵因子的提取和纯化研究”时,首次发现肌注精液的诱导排卵作用,并对该研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此研究发现了哺乳动物的又一排卵机理,不仅为繁殖学理论增加新的内容,而且为双峰驼的人工改良和其他诱导排卵动物的繁殖提供新的方向。参加国家863项目“抗猪瘟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时,在国内外首次将抗猪瘟核酶基因导入了兔体和猪体。参加了“口蹄疫病毒培养工艺与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部分研究工作。
潘光武同志一生热爱兽医科研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主持的“双峰驼诱导排卵因子的提纯与生化结构的研究”于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双峰驼诱导排卵机理的研究”于2004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参加人完成的“双峰驼诱导排卵因素的探讨”于1984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作为第七完成人完成的“抗猪瘟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于199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第十二完成人完成的“病毒浓缩培养工艺与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Ⅱ)”于199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与外单位合作项目“骆驼和牛生殖激素的正常数值及其某些繁殖障碍情况下的变化”于1993年获甘肃省畜牧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住肉孢子虫抗原的纯化技术及生化特性研究”于1997年获甘肃省畜牧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多年的科学研究中,共发表论文30篇,其中2篇在国外刊物发表,题为“肌注公驼精液的诱导排卵作用”的文章在1992年阿联酋国际骆驼首届学术大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潘光武同志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并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一行爱一行。为我所事业的发展及我国家畜繁殖生理学的研究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潘光武同志安息吧!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2016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