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22日, OIE 亚太地区委员会“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第19次会议在新加坡召开。
“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是1994年OIE 亚太地区委员会在一次会议中倡议的,后经与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八个国家的协调,于1998年正式实施。该计划的总负责人为Abila博士,参加国的兽医司(局)司(局)长为各自国家的协调人。计划分为四期;第一期(1998-2001年)主要工作为建立工作网、起草工作计划,确定各个参加国的协调员、制定防控规划。第二期(2002-2005年)主要为建立渐进性分区控制措施,建立并完善监测方法,广泛宣传,建立流行病学和实验室工作网,促使相关的工业和私营机构参与。第三期(2006-2010年)为巩固阶段,将通过完善立法、升级实验室、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扩大宣传等措施,巩固各国的控制和扑灭计划的成果。第四期(2011-2015年)为推广扩大阶段,将前三期的成功经验和措施推广扩大,由控制状态进入无疫状态。第五期(2016-2020年)为总结保持阶段。我国与2010年正式加入该计划,其名称也由“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改为 “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制定了新的“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2020年规划”。
本次会议由新加坡农粮兽医局、OIE远东和大洋洲地区委员会共同主办,主要目的是在OIE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框架下,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从技术和参加机构的角度审议下一年的工作计划,根据参加国及周边国家口蹄疫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议。来自OIE代表(总干事瓦拉特、中国东南亚口蹄疫防控委员会主席默里等)、亚洲发展银行、东盟,日本、韩国、法国(国际农业合作中心)、新西兰、日本(农林水产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中国东南亚口蹄疫控制行动计划参加国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的共60名代表参加会议。我国农业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宋俊霞处长、防疫处侯玉慧、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殷宏所长、云南畜牧兽医科学院李华春院长一行4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台湾省也派两名代表参加会议。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期间,各成员过代表汇报了各自防控进展、技术进步、信息通报与宣传、成员国之间协调和项目管理等进行汇报,会议代表还就下一步优先解决的问题、管理事务、次区域委员会提出的相关问题、与其他国际或地区组织的协调、SEACFMD持续性、疫苗免疫策略等问题进行深刻讨论。
殷宏研究员报告了依托我所的OIE参考实验室在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样品检测、诊断试剂供应、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