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特别报道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特别报道

程绍迥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前言: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程绍迥(1901~1993)教授诞辰120周年。程老追随中国共产党,推诚布信毛泽东思想,对<实践论>、<矛盾论>更是推崇备至,手不释卷,随时、随事运用。1984年,84岁高龄实现了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文化大革命前,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程绍迥来兰州兽医研究所检查指导工作,对研究所职工做了<关于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专题发言>的演讲。指导大家用唯物辩证法开展研究工作,拓展思维方式、方法,出成果、出人才。

  计划经济时代,科学研究做计划、写报告、查文献、做记录,全部是脑力劳动、手工操作,纸上功夫。工作时间集中精力于试验研究,文字工作则很多是“业余时间”完成的,每一片纸、每一张卡片都是心血。工作勤奋、细心、谨严,其成果、知识的积淀都体现于它。程老要求很严。这次发表演讲时,各课题组研究经费拮据,社会物资凭票供应,试验动物供应紧张,添置、更新设备更是“难心事”。“演讲只好放宽尺度,试验室可以自养部分小试验动物”。现在,国家强盛了,进入了“5G”时代,试验经费充裕,试验手段、查资料、做记录,今非夕比。然而,程老以他当年作科研的亲历和感悟做的演讲,对今天从事农业研究的人仍有指导价值。

  程老视时间为生命,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不肯蹉跎度日,主动请缨来兰州兽医研究所参加科研工作。以普通工作者的身份,从1970年一直干到1975年。这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他主持的研究课题。程老因肺心病无法适应高原生活,不得已于1975年调回北京。之后,我们“藕断丝连”,我经常求教于他,以致于他在生命临终时留下遗言:“身后的书藉、资料由田增义整理,有用的捐献给有关单位,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黄金难买亡者笔,这是重托,更是信任。收集程老这篇演讲,以及他带领我们做试验、讲过的相关故事,以<关于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专题发言>为核心内容,不揣冒昧地分三个题目纂写了:㈠<程绍迥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㈡<程绍迥论寓学于研,培养人才>、㈢<程绍迥论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三篇拙文,以飨读者,纪念程老诞辰120周年。

  一、程绍迥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思想方法应以哲学为指导。科学大家亦事亦理,往往也是哲学家。研究思想若不以哲学为指导,犹如房屋无坚固基础,不能建成高楼大厦;犹如航海船舶无指南针,会迷失方向。

  什么哲学能正确指导研究工作思想呢?只有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正确指导。也只有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毛泽东思想才能正确指导。对于我们研究人员,具体地说: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社会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研究工作是探索未知,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故需要实践论作思想指导。毛泽东的<矛盾论>系统地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是事物的最根本法则,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规律。未知的事物如同已知事物一样,都遵循矛盾法则。事物有阳必有阴;顺利的事情,总有不顺利的一面。事物相生相灭,不同事物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成。物腐虫生,物换星移。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生疑,而后谗入之;物极则反,数穷则变……(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必须指导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理由。因此,科学研究人员必须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到研究工作中。

  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常用的有:类推法、反推法、对比法和归纳法。

  我们常用的是类推法,尤其是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用类推法最多。类推法由“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的经验而来,即是“观隅反三,由此知彼,触类旁通”。我们在研究工作开始前,往往这样想:这桩未知的东西是不是与已知的东西相类似?前人用某种方法得出的结果,物类随从,随文析义,我们用雷同法,也能复制出来。

  例如,我们诊断疾病,望、闻、问、切,先观察病畜的健康状况,病变类别、程度。联想书籍中某些病是这样的症状、病理。或过去在临床上自己曾经处理过某个病例是这样的症状、病变,因而诊断为某种病。对病畜做了诊断之后,用药处方,也是联想到过去用药的经验和书籍中的用药经典。这就是类推思想方法。

  经验多,读书多的人,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他们辨证查脉,造神入妙,如庖丁解牛。应用类推法的机率多、手法娴熟,对解决问题能提出比较多、比较好的办法。类推法的理论根据是矛盾的普遍性,亦即事物的共性。因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的普遍性,顺理成章类推法应运而生。

  反推法是与类推法相反的思维方法,由类似推想到相反、由已知联想到还有未知、由已见联想到还有未见、由已闻联想到还有未闻、由已感觉联想到还有未感觉、由已出现的联想到还有未出现的。思想不被己知、已有的东西所束缚,而是向未有的、未知的方面设想。我们对新问题、新事物不仅用类推法去解决它,也要用反推法去解决它。然而,我们的思维方法不常用反推法。

  例如,中医经络学说的生理及解剖组织基础。有许多学者以为它的生理解剖组织是神经系统,这是类推法得出的设想。若用反推法则不会联想神经系统,而接受中医的经络学说,根据经络,研究它的组织学及生理学。正如朝鲜的金风汉教授的研究思维方法,因而解决了经络学的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大的成就,重大的创造发明,往往是用反推法而取得成功的。这种思维方法也就是党所提倡的敢想、敢说、敢干的风格。

  反推法的理论根据是矛盾的特殊性,亦即事物的个性。由于一切事物存在着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反推法的可能。

  对比法是我们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就是设对照。对比的作用是求出相似与不相似之处。对比法是从类推的思维和反推的思维而来的,以已知去类推未知,亦可以用已知去反推未知。因此,在对比中必须设个比较标准。类推有时是已知的东西,有时对比的东西也可以是不知的东西。但必须设置比较标准。例如我们试验疫苗的保护率,就是用前一种对比方法。我们试验几种药物的疗效,或一种药物不同剂量的疗效,就是用后一种比较方法。对比法的理论根据就是矛盾法则。由于比较,而显示出事物矛盾的诸方面,尤其是显示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归纳法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搜集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得出结论。每项研究设计及分析研究资料,都要用这一思想方法。归纳法的理论根据是矛盾统 一法则,由归纳法得出结论,主要矛盾得以统一。

  以上四种思想方法:类推法、反推法、对比法、归纳法,都是课题设计、总结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其中我们要注意反推法的运用,它容易被我们忽视。

  大家认识未知事物,首先找它的某些线索。所谓线索,就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未知事物总是存在于无穷长线索上的某个部位或某一点上。找出这一部位或这一点的方法,是将这条无穷长的线索分成无数的小段,在这些小段上,可以找出这一点在某一小段上。根据这个设想,我们的课题设计就应当多段设计或多头设计,而不是一段设计法和一点设计法。

  完成课题设计的策略:多头开始,迅速集中,轻装前进。

  多头开始的意义:课题设计阶段,提出一个以上途径,也就是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几套解决方案,攻克设计目标。

  迅速集中的意义:几个途径试验后,比较所得的初步结果,很快地选出一个或两个比较好的攻坚方案,而停止其他试验途径,以便集中火力,攻坚克难。

  轻装前进的意义是,对选出的攻坚方案加以改进,再进一步地试验,则费力少,而更易成功。这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步步深入,逐渐提高,向终极目标前进。

  有时由于试验所需要的条件不齐备,如试验经费不足、人力不够、试验动物数量不够,或质量不好,不能几个途径同时都做,只得将某些途径拖后进行。一般来说,试验课题设计都是这样进行的。

  例如,我国消灭牛瘟的过程。研究课题的终极目标是消灭牛瘟。

  我们用牛瘟脏器病毒灭活疫苗,配以封锁、隔离疫区和病畜、消毒、扑杀病畜等手段,1934年首先遏制,继而消灭了上海地区的牛瘟。由近及远,树立了“全国牛瘟是可以消灭的”信心。这是认识牛瘟的初始阶段。

  在消灭广大农村牛瘟的过程中,实践证明,牛瘟脏器病毒灭活疫苗成本高,生产强毒抗原风险大,疫苗只能在局地使用。防疫员像消防员一样,那里发生了牛瘟就往那里跑,疲于奔波。防疫速度远不如疫病传播速度,难以消灭全国牛瘟。这是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的结论,是认识的第二阶段,消灭牛瘟,必须寻找更好的办法。

  搜集资料。世界上好多国家在研究消灭牛瘟,手段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形式万状。印度科学家将牛瘟病毒用山羊传代,减弱其毒力;加拿大科学家用鸡胚继代牛瘟病毒,培育弱毒疫苗;抗日战争胜利后得到了华北农业试验场从朝鲜釜山引进的、由日本人中村等培育的兔化牛瘟弱毒种毒。此毒长期用家兔继代过程中,毒力已有明显变化,中村等人曾用传了300余代的兔化牛瘟病毒回归朝鲜牛,仍有29%的死亡率。华北农业试验场将兔化牛瘟病毒传到400余代,毒力进一步减弱,但农村的耕牛对它依然反应强烈,无法应用。分析这些资料,科技无国界,提振了原中央畜牧研究所研究人员一定要消灭中国牛瘟的坚强决心:用异种动物传代牛瘟病毒,培育安全、有效的牛瘟弱毒疫苗,就在这条思路里产生了。

  原中央畜牧研究所倾全所之力,分头用鸡胚、山羊、家兔,采取快速传代法,即试验动物接种病毒后,只要达到设定的病变标准,无论白天黑夜,都要及时解剖、采毒、传代,一刻也不拖延。多头并进,致弱牛瘟病毒。1946年底,兔化牛瘟病毒传至649代,经过比较试验,证明兔化牛瘟病毒对牛的安全性、免疫效力,优于鸡胚化、山羊化牛瘟病毒。研究所将研究力量迅速集中到兔化牛瘟病毒。把700~800代兔化牛瘟病毒拿到田间使用,制苗材料为家兔,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疫苗制造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很受农、牧民欢迊。而且兔化牛瘟病毒回归黄牛,连传6代,毒力不返强,证明它的遗传稳定性也很好。分析实验结果,确认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就在兔化牛瘟弱毒。

  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在全国迅速推广,以此为武器,1952年农区的牛瘟基本控制,大部分地区达到了消灭标准。但是,1949冬~1950年初甘肃省河西地区暴发牛瘟。试用疫苗过程中,唯祁连山区的牦牛临床反应非常强烈,牧民们难以接受。1951年春,中央农业部、四川省和西康省农牧厅组成联合试验组,选乾宁县八美村,进行兔化牛瘟疫苗的牦牛安全、效力专题试验,确认祁连山区的使用报告是真实的。这是认识牛瘟的第三阶段:兔化牛瘟病毒并非完美无缺。实践证明,不同品种的牛对兔化牛瘟弱毒反应不尽相同。用于黄牛,安全性和效力都很好,而牦牛对它则有强烈不良反应,无法应用,有待改进、提高。矛盾暴露出来是好事,有矛盾就要解决矛盾。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农区的牛瘟基本消灭了,若残留在雪域高原牦牛主产区的牛瘟病毒不根除,则后患无穷。必须迎着困难上,而不是绕着困难走。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将兔化牛瘟病毒改用绵羊传代致弱,解决了朝鲜牛对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反应重的问题。1953年中央农业部实验组,将这株绵羊化牛瘟病毒移植到青海省,试用于青藏高原的牦牛,实验结果如人所愿。当年秋季农业部将它扩大应用到四川省、西康省雪域高原的牦牛,同样取得成功,为消灭牛瘟的最后一公里铺平了道路。我国终于在1955年宣告拔除了牛瘟的最后疫点,之后连续数年反复防疫注射疫苗,巩固成果,彻底消灭了危害千载的牛瘟,为这项研究画上了完美句号。

  口蹄疫的研究过程也应是如此。

  有人说,这种多头设计方法,需要较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很不经济。研究经验证明,在研究课题起始阶段,对研究对象未知的情况下,多头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多快好省的方法。我们把这种研究设计称作“宝塔式”,起始基座大,但其后,一层比一层小,一层比一层高,最后是“塔尖”。当我们的研究经验不足时,宝塔式的设计方法,虽多费些试验材料,但较易成功。多头开始尤如众矢射的,必有一中。但若不能迅速集中,长期多头并进,则多费人力、物力、财力,非经济之道。

  二、跋

  拜读程绍迥教授的《关于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专题发言》,根据其内容,判断是他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时,困难时期(1959~1962)视察兰州兽医研究所,对研究所职工的演讲。程老推崇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带头学习、运用“两论”阐释现象,指导研究。“发言”是他运用两论的观点总结自己的科研生涯,以启迪青年人做好科学研究。

  程绍迥教授一生从事畜牧兽医研究和防治工作,成就斐然。在他的率领下,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率先消灭了上海地区的牛瘟。总结成绩,同年,他出版了《中国之牛瘟》专著,表达“……然则消灭牛瘟为农民谋幸福岂浅显哉。苟能颁布防疫政令,组织防疫机关,实施牛瘟隔离与预防注射之工作,于十余年之内,完全消灭,亦易事耳”的策略、方法、雄心壮志。

  推贤让能,受谏不厌。1935年他拥戴蔡无忌、陈之长、罗清生等社会贤达发起创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为发展祖国的畜牧兽医事业,汇集全国兽医精英,群策群力,共施抱负。

  1935年实业部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简称中农所),实验所设畜牧兽医系,任命程绍迥为系主任。以防治家畜主要传染病、制造血清和疫苗、研究诊断、防制措施为基本工作。仁者在位而仁人来,义者主持义士至。1932年,中农所筹备初期,聘请赵连芳、张心一、吴福桢、程绍迥为技正;1934年诚邀郑庚博士为技正,吸纳中央大学兽医系应届毕业生何正礼、吴信法、易颐严为技佐;1935年“中大”毕业生吴纪棠、秦和生、西北农学院毕业生候润民、兽医博士沈克敦向风慕义,择主而辅。

  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兽疫预防条例》,规定由实业部、军政部及卫生署协同设立中央兽疫预防委员会,管理全国兽疫预防事宜。

  因才任人,国之大柄。考绩进秩,吏之常规。1940年国民政府成立农林部,任命程绍迥为农林渔牧司司长。

  论专业,常人有数;程绍迥,国士无双。舌巧言宏图,体能践大志,解放后,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程绍迥为新中国农林部首任畜牧兽医局局长。任职期间,在他亲手指导下,先后创建了9个兽医研究机构、兽医生物药品厂。程绍迥是现代中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解放伊始,饥民遍野,国家百废待兴。定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党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的伟大号召。程绍迥身为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局长,任贵者,责亦重。他心系“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志安天下。农耕社会,耕畜是农民家产的半壁江山,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传染病流行不止,是对农村经济的最大威胁。欲达“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目标,摆在畜牧局面前的主要矛盾是防治家畜传染病。消灭农民“谈虎色变”的牛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是畜牧兽医局锁定的靶标、重点工作。

  程绍迥主政畜牧兽医局业务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仅用了7年时间(1956年),在中华大地上彻底消灭了危害千载、恣睢无忌的牛瘟,这是共和国成立伊始做出的一项彪炳中华史册的成就。程绍迥,经历了两个时代、两种社会制度的洗礼,深深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毛泽东思想的伟大。

  虽说是70年前的“发言”,感觉对今天的青年人从事科研工作仍有裨益。殚精竭虑,分三个命题:<程绍迥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程绍迥论寓学于研,培养人才>、<程绍迥论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将它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由于我对“两论”学习肤浅,理解不深。错误、纰漏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斧正。

  注:

  物极则反,数穷则变:物:事物。极:发展到极度。反: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数:时运。穷:尽头。宋·欧阳修<本论下>:“夫物极则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

  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败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腐:腐烂,败坏,内部变质。物品总是先自身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比喻内部先有弱点,而后才被外物所侵害。疑:怀疑,对人对事有疑心,不大相信。谗:谗言,说别人的坏话,毁谤、诬陷、挑拨离间的话。入:听得进去。

  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将三篇文章通过E-mail传给殷宏所长、罗建勋副所长、科管处长鲁炳义,请他们指正、修改。传给尹永美,请她转呈郭司长,帮助修改、斧正。

  (田增义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