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抗病毒感染与免疫生物学团队

团队成员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团队» 宿主抗病毒感染与免疫生物学团队» 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

团队资深首席

  刘在新(1964—,liuzaixin@caas.cn),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研究室主任,OIE/中国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口蹄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中国兽医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评审专家。1986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7月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7月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预防兽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动物病毒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和攀登计划课题,主持完成了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甘肃省中青年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农转资金项目、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国家支撑计划、“863”和“973”计划等9个课题,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甘肃省猪鸡产业体系项目各1项。1991年和1996年分获3部委重大科技成果奖(荣誉证书)。1997年,“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1998年,“病毒浓缩培养工艺与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II)”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0;“抗猪瘟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9。1999年,“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II)研制及其生产工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双峰驼诱导排卵因子的提纯与生化结构的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1。2000年,“我国口蹄疫病毒系统发生树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2002年,“广西牲畜口蹄疫分子流行病学及防制研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2008–2009年,“口蹄疫诊断检疫新技术及试剂盒研制”先后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和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2013年,“口蹄疫病毒毒株库创建及疫苗研究与应用”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排名第9。2019年,“口蹄疫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建立及应用”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排名第1。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9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新兽药证书7项,副主编著书2部。培养博士15人、硕士42人,基层防疫人员和检疫人员数百人。2002年,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3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8年,入选农科英才(C类)。

团队首席

  

  卢曾军(1971—,luzengjun@caas.cn),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4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林肯分校病毒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7–1999年《中国兽医科学》编辑;2000年以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等项目。主持(2017,院级)中央级公益性科研单位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主持(2011)和参加(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各1项,合作主持(2014)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参加(2016)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和(2016)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承担了种牛场口蹄疫净化标准的研究任务,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项目1项。围绕口蹄疫与猪蓝耳病等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开展病原学与抗病毒免疫学研究。通过解析病毒抗原结构,发现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研究病毒感染后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揭示病毒的感染致病与免疫机理;研究猪与牛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的特殊性,发现增强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新途径与新方法,研制分子标识疫苗与疫病诊断技术。2009年,“口蹄疫诊断检疫新技术及试剂盒研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5。2019年,“口蹄疫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建立及应用”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排名第5。获一、二、三类新兽药证书共5项,分别排名第4,3、5、4,5;另有口蹄疫类疫苗2项和诊断试剂盒1项新兽药注册申请正在进行中。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另有10余项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参编专著3部。以第一导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其中5名已毕业)。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

  科研骨干

  

  李冬(1967—,lidong@caas.cn),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9年6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病毒研究室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口蹄疫病毒等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项目4项,参加10余项,申请专利5项,获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 署名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1部;以一导培养研究生6名,获2项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国家一类和二类新兽药证书各1项。1989-1992:参加863项目“抗猪瘟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获得1998年度农业部三等奖。1993-1995: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双峰驼诱导排卵因子的生化结构研究”,获得1999年度农业部二等奖。 1996-1999:参加“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的研制”,获得1999年农业部发明一等奖及2000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参加的“中国口蹄疫的分子系统发生树”,获1998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壳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病毒研究”。2000-2003:参加973项目“口蹄疫病毒的一级结构研究”。主持畜禽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牛a-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其中参加的“广西牲畜五号病分子流行病学及防制”获200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2004: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的访问学者赴希腊雅典农业大学从事一年病毒学方面的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2005至今:主持口蹄疫疫苗动物效检替代方法的研究,并主持十一五支撑计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与标准物质研制”中的1项子课题。参加猪口蹄疫O型广谱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 3A3B缺失灭活疫苗及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表位蛋白疫苗的研制工作。参加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2015)“边境地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参加863计划(2011-2015)“家畜口蹄疫新型疫苗研制与生产工艺创新”。其中参加的“口蹄疫诊断检疫新技术及试剂盒研制”获200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的“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获得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参加的“猪口蹄疫O型3A3B缺失灭活疫苗”获得2017年度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参加的“牛猪口蹄疫O型A型3B缺失二价灭活疫苗”获得2019年度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此外,在2016年、2018年分别获得农业部2项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陈应理(1963—,chenyingli@caas.cn),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学,获学士学位,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病毒学的研究工作。主持甘肃省重大专项1项,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攻关,“863”、“973”、攀登计划等项目课题。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院级科技创新奖1项,署名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包慧芳(1968—,baohuifang@caas.cn),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获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先后参加了国家“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和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目前主持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工作期间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项,院所级奖励1项。新兽药证书3项,发明专利1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7篇,其中SCI收录4篇。以第一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曹轶梅(1976—,caoyimei@caas.cn),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甘肃会宁人。1995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主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研制成功“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用于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目前正在进行口蹄疫复合表位蛋白疫苗及其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方法研究,已获生物安全证书和临床批件。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正在申报专利5项。获新兽药证书4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等奖2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40多篇, 第一作者SCI收录12篇。

  

  李平花(1973—,lipinghua@caas.cn),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3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宿主抗病毒感染和免疫生物学团队工作,主要从事口蹄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建立了O型(中国型和缅甸98谱系)、A型和Asia I型FMDV的感染性克隆,为未来FMDV蛋白功能、致病的分子机制和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主持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增量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成果培育项目1项,先后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工作期间,成功研制了 “猪口蹄疫O型病毒3A3B表位缺失灭活疫苗(O/rV-1株)”和“口蹄疫O型、A型二价3B蛋白表位缺失标记灭活疫苗(O/rV-1株+A/rV-2株)”,分别获一类和二类新兽药证书。长期从事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获得2019年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累计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白兴文(1981—,baixingwen@caas.cn),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5年8月8日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动物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分子信号通路”研究。2014年5月23日至2015年5月17日以Academic Visitor身份赴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学习交流1年。工作期间,先后主持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3项(2008.06–2009.12,2011.03–2014.09,2014.01–2018.12;总经费128万元),农业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2016.09–2017.08/2018.01– –2019.12,36万元)、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2016.09–2018.08,2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2021.12,59万元)、中英合作协议项目(2016.06–2019.03,3万英镑;中方PI)。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培训班6次,组织/协调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2次,辅办国内大型专业性科研交流会3次。率先完成了我国A型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的建立、发现了O型口蹄疫病毒新的二类受体结合域、探索了不同环境压力条件下口蹄疫病毒适应性进化与其宿主致病性/嗜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目前,聚焦于自噬相关蛋白参与口蹄疫病毒粒子脱壳与组装的效应机制和非结构蛋白在冠状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功能性作用,关注塞内卡病毒、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等拮抗宿主先天性免疫的分子基础以及口蹄疫病毒抗原可替代区普查和非洲猪瘟病毒样纳米颗粒疫苗创制等。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和《Journal of Virology》等中英文杂志上发表论文30篇,其他署名发表文章149篇(SCI收录35篇);参编专著6部;署名专利8项。协助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4名已毕业。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排名第三)、优秀学位/学会论文奖9次(2次排名第一),1项一类和2项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协同开发创收超8000万元。

科研助理

  

  孙普(1981—,sunpu@caas.cn),硕士,副研究员(所级)。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猪病防治与健康养殖岗位专家。毕业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家畜重要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其疫苗和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新兽药注册工作。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学者。2017年聘为所级副研究员,聘期2年。主持甘肃省青年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开放基金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973、863项目、农业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获2019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排名第四;获一类新兽药证书1项(排名第五),获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2项(均排名第二);获得专利14项(排名前五的1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合作发表SCI论文37篇(其中第二作者4篇,第三作者10篇,第四作者6篇),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付元芳(1980—,fuyuanfang@caas.cn),藏族,硕士、助理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2012年聘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口蹄疫防控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工作,主持完成了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研制成功了“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区分口蹄疫病毒感染动物和疫苗免疫动物。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新兽药证书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2篇。

  

  张婧(1986—,zhangjing@caas.cn),博士,助理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基地班,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5年7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从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

  

  马雪青(1983—,maxueqing@caas.cn),博士,助理研究员。山东淄博人。201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病毒宿主嗜性形成的分子机理及抗病毒免疫机理的研究。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

  

  李坤(1986—,likun02@caas.cn),博士,助理研究员。河南郸城人。2017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17年7月至今,在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牛、猪抗原免疫细胞与抗病毒免疫功能,主要涉及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的分类、表型、抗原递呈与抗体应答机制;通过分离抗原特异性单个B细胞来制备宿主(牛、猪)源性单克隆抗体,从而真实解析口蹄疫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抗原结构;通过设计分子抗原靶向抗原递呈细胞,提高获得性免疫应答效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王健(1993-wangjian05@caas.cn),硕士,研究实习员。甘肃定西人。20180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2007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发表论文2篇。

  研究生培养

   毕业博士研究生:

  刘光清、郭慧琛,刘  霞,包慧芳、张晓丽,卢曾军,曹轶梅、田美娜,郝晓芳,马雪青,李  坤;杜平;李  冬,李平花,白兴文,许小红,龚  婷,管娇琼

  在读博士研究生:

  袁  红,宫晓华、李娇阳,上官爱哨

  毕业硕士研究生:

  杨  彬、曹轶梅;李平花、卢曾军、郭建宏,张腾国、郑立运、吴雨霞;方先珍;白兴文;杨苏珍;孙  普、田美娜,马江涛、祝秀梅、许小红;曾江勇、付元芳、王建东;李永亮,孙甲川、马晓霞;吴  磊、曹伟军,田飞鹏、王  乐、傅  昱;况文东、赵  清;祁国财、厍大亮、周  强;韩成昊、李艳丽、周春雪、魏  蔚;张  萌、范鹏举,王  娜;姜韶东;袁  红、白伟杰;寻广谨、王治家、胡  荣、魏国燕,袁子文、李文丽;陈冬冬、甘利鹏、高  雅、张淑敏,令  瑛、刘  伟、祁兴财;汪肖肖、谯  雨、王  省,金佳佳、何  伟

  在读硕士研究生:

  李  娜、周莎莎、韩立闯、魏德陇,贾美娥;王玉娇;黄书伦、李凤娟、朱国强、李爱欣,徐  凯;王  莉、宋雅丽、赵俊芳、李  影、查晶晶、黄  磊,曹珊菱

  其他人员

  1.团队财务助理:袁耀文
   2.实验准备人员:谈存琴、朱芳云
   3.科研助理:杨  林、张海霞、朵瑞瑾、王亨梅
   4.合作人员:邢向川、张倩亮、黄娜娜
   5.流转人员:

  (1)陇原之星:任宏远、刘春萍;
  (2)实 习 生:祁春艳,杨  辉、张  周、李  超、施建发、黄国兴、龚珍慧、黄淑娟、贾林林、陈海燕,曹珊菱、范培文
  (3)辅助人员:刘  娟,王战红、敖慧娟、马云云,王振国、袁福平、莫雅馨、莫才红、张玉洁、韩  镇、罗争艳、梁  鹏、刘吴鑫、余  琼、梁振涛
  (4)单位派遣:朱元源、邹兴启,卢  静,任  芳、张金凤,李同方、孙雪婧,周  伟、宗  惠、岳晓蓉、王兴凯,马桂忠、秦  娟

  团队合影(2018.08.27)